当前位置:首页 >> 邯郸 >> 汽车 >> 正文

最新资讯

实用型高技能人才关乎企业生存发

来源:广东网    更新时间:2008/3/29 13:14:15  阅读[8484]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初步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但是,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和观念的原因,我国现行教育结构体系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于教育的多种需求: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尚未建立起相互沟通和相互衔接的关系;部分类型学校的功能定位不清,职业学校与高等学校不同程度存在与社会发展要求脱节的问题;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同产业之间人才和劳动者的大幅度流动,使传统的学校教育已很难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要求。因此,建立多样化、社会化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结构体系改革的重要任务。

  未来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超过14亿。大学学龄人口到2008年将达到1.21亿人。这一发展趋势将对我国小学后的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高中和高中后教育结构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广大青少年对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接受各类教育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强烈,对教育结构体系在层次、类别、形式等方面将提出新的多样化的要求。

  从工业角度看,现在我国是一个工业化尚未完成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距。缩小这种差距,迅速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及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根本途径在于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各行各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一大批能攻克战略高技术方面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及进行原始创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必须把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这是一个既紧迫又严峻的任务。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在年初的“两会”上讲: “现在,我国在教育结构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经济发展不光需要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高端人才,还需要大批的有知识、有技能的技术工人。”

  当前实用型高等技术人才短缺

  目前,在一些大、中型机械企业中,生产一线技术型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急、难、险、重的关键项目,由于无人能干,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有关方面曾经做过调查,我国产业界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业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调查还发现,企业对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和初级工的需求人数与求职应聘人数之比分别是2.4∶1、2.1∶1、1.8∶1、1.5∶1和1.5∶1,东三省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更是严重短缺。

  而我国的现实状况是: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职业学校有着较高的就业率;年轻人不愿意当工人,用工单位急需高素质的技工。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矛盾?笔者认为原因有四:一是现行教育体制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目前社会上普遍重学历、轻技能。家长都希望孩子读大学,觉得读技校、拿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没出息,这种心态与整个社会氛围有很大关系。二是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不够,只使用、不培养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技术工人的短缺;三是没有形成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激励和流动的机制。四是待遇低。一名高技能钳工有专业特长月收入不到1000元,在企业,最苦最累的就是一线生产工人,但他们的待遇却偏低。有的技术工人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发奋读书,一旦拿到大学文凭也就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有的则干脆与企业断绝关系。

  关键在于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可以说,我们当前最感缺乏的并非学历教育的进一步加强,而是技术和技能的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教育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因此,我们应着眼于就业能力和就业需求来改革和重塑与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方方面面的体制,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应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推进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政策的落实。一要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加强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二要将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列入地方政府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并将其作为地方落实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三要把技能人才培养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四是政府在重大项目审批、招标时,对申报、投标单位要提出技术工人培训和使用的相关要求。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三方分担的技能人才培养投入机制。五是要在职业教育培训中大力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相结合。

  ———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广“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做法,逐步建立职工凭技能和职业资格得到使用和提升,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分配的使用待遇机制。提高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并逐步实现技师、高级技师与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在工资福利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降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费标准,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建议分阶段逐步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免费入学。各地要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基础上,逐步降低职业院校适龄学生的学费水平,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吸引更多有志者成为劳动第一线的优秀青年,选择职业教育,提高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在建立健全职业院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的基础上,各地区加快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奖学助学体系,要使职业院校的学费标准分别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可以通过财政资助与半工半读等方法,基本实现免费入学,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发展联合办学,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职业教育学院。职业学院毕业出来的学生有能力和条件可以上大学,他们的学分也可以部分带入大学。这样才能创造更高的社会流动率。

  ———吸收借鉴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经验。以“双元制”为特征的德国职业教育是世界上公认的成功模式。所谓“双元制”教学体制,就是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的体制,企业的需求就是教学的目的,学生所学的任何知识在他们离开学校之前必须具备独立操作的能力。德国是一个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它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都是在法制的规范下进行,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完善、修改。他们规定,18岁以下的青年必须接受高中或职业教育,原则是未参加职业培训就不允许就业,这样保证了劳动力水平的提高。充分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对我国探索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而加快建立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完整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责任编辑:城市网

广友牛评:


凡来源为南国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南国网所有。未经南国网书面授权,
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南国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805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