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成都 >> 影视 >> 正文

最新资讯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08农业推广硕士

来源:广东网    更新时间:2008/8/22 15:29:05  阅读[7119]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座落在有“天府之国”美誉的成都市,占地1600余亩,有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近两万人。学校始建于1951年,原名“成都气象学院”,系中国气象局直属高校,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后,划转为四川省与中央共建的省属高校。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以大气科学和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多学科应用型高等院校。
 
学科实力: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6个。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个,另有二级学科授权点6个,同时具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现有的学科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和法学6个学科门类。
 
学校有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专业。多年来,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数学、统计学等学科在面向广大农村,服务“三农”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是在农业气象、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资源遥感、农业信息化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具有高级职称的教职工近400人,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100余名,他们中有国家和四川省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
 
近年来,学校教师主持或参加了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60余项,主持面向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于“三农”建设的科研项目300余项,在农业气象、农业环境保护、农业信息化、江河生态屏障建立、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独具特色,取得了“季节变率和气候变化对农业和水文的影响”、“中国湖泊生态恢复工程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湖泊富营养化发展趋势预测方法研究”、“我国热带、亚热带西部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逆温层专题”、“四川省农业灾害性天气监测技术”、“西部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及其利用效率研究”、“生态、环境及资源问题的统计评价方法研究”等一系列高水平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
 
科研条件:学校现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四川省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有研究所(室)31个。学校是实施省部共建的中国气象局“局校合作”单位,四川省“信息技术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和“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为“西部最重要的电子信息人才培养基地”,并被国家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人才培训中心”。
 
培养质量:建校五十余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方向,立足四川,服务全国,向气象、环境、资源、信息和教育科研等行业输送了大批人才,为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合作单位:长期以来,学校同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各省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各省市气象局防雷中心、四川省农科院和四川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中心等单位开展了深入的科研合作,为我校培养在职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仪器设备和实验实习基地。
 
热忱欢迎报考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生说明
 
一、招生类别
 
我校可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为农业推广硕士,该类别招生领域为“农业资源利用”和“农业信息化”(详见招生领域简介)。
 
研究生完成学业后,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硕士学位证书。
 
二、报考条件
 
具有以下条件之一的,在农业及其相关行业工作,或从事服务于“三农”建设的相关技术、管理或培训工作的在职人员,且工作业绩突出者,可以报考我校农业推广硕士:
 
1、2007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并取得学历证书。
 
2、2005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专科毕业并取得学历证书。
 
三、报名方法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1、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时间为2008年7月上、中旬。各考区的报名时间略有不同,具体安排可于6月30日后登录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站查询(http://www.cdgdc.edu.cn/zz08.html)。
 
考生在规定的网上报名时间内,通过互联网登录相关考区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报名网站,按要求填写、提交报名信息。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网报系统将自动生成《2008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并告知考生现场确认安排。
 
考生务必如实准确填写报名信息,每位考生只可选择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推广领域报考。
 
2、现场确认:
 
现场确认将在2008年7月18日至21日期间进行。各考区的现场确认时间略有不同,具体安排以相关考区在网上报名阶段告知考生的信息为准。
 
考生应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到指定现场报名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缴费。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相关材料证明其符合报考有关学位类别的条件,同时现场打印资格审查表并由考生本人签字确认。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只进行网上报名而未到指定现场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本次报名无效。
 
 
四、入学考试
 
1、考试科目
 
我校农业推广硕士入学考试科目共两门,分别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raduate Candidate Test,以下简称GCT)和“专业考试”。
 
(1)GCT考试
 
GCT考试为全国联考、全国统一组织,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运用能力测试(报考我校考生限报英语语种)。GCT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报考农业推广硕士的考生取得的“GCT”成绩有效期暂定两年。
 
GCT试卷命题依据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版)。
 
(2)专业考试为我校自行命题并组织考试,具体信息详见各招生领域简介。
 
2、考试方式
 
我校农业推广硕士入学考试分两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GCT考试
 
GCT考试时间为2008年10月25日或26日,具体安排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另文通知。
 
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GCT考试,取得考试成绩。学校将根据国家规定和我校实际情况确定GCT成绩合格分数线和合格考生名单。
 
(2)第二阶段:专业考试
 
专业考试时间为2008年12月上旬,具体安排由我校另文通知。
 
凡达到我校规定的GCT成绩的考生,可持本人GCT考试成绩单,到我校研究生教育处报名,参加我校第二阶段考试。
 
持有2007年GCT有效成绩的考生,可凭此成绩向我校提出报名申请,参加我校组织的第二阶段考试,申请时间及申请办法另文通知。
 
五、资格审查
 
对考生是否符合农业推广硕士报考条件的审查在录取前进行。
 
1、考生须将在现场报名点打印的资格审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
 
2、考生须于到我校参加第二阶段考试时,将审核通过的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含复印件一份)送交至我校研究生教育处进行资格审查。
 
3、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我校将不予录取或取消录取资格,责任由考生自负。
 
六、录取工作
 
招生规模和录取分数线由我校自定,录取工作由我校自行组织实施。
 
学校将根据考生第一及第二阶段考试的成绩,按照国家规定和我校实际情况,择优录取。
 
七、其他事宜
 
1、入学时间
 
新生入学时间为2009年3月,具体安排见录取通知书
 
2、培养方式
 
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主要利用节假日或采取短期多次集中的学习形式安排教学,学生进校或在校外教学点学习课程。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由校内相关领域硕士生导师担任,我校还将根据需要聘任校外用人部门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并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参与指导。
 
3、学位授予
 
攻读农业推广硕士的在职人员按照相关培养方案要求,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后,授予农业推广硕士学位,颁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印制的硕士学位证书。
 
4、学费标准
 
我校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费用包括课程学习费用、导师指导及学位申请答辩费用等,收费标准为每人21000元(每年7000,不含教材费),中途退学不退还培养费。
 
5、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学府路一段24号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教育处
 
邮    编:610225
 
联 系 人:何老师  陈老师
 
联系电话:(028)85966980  85966365
 
传    真:(028)85966365
 
网址:http://yjsc.cuit.edu.cn
 
邮箱:zyxwb@cuit.edu.cn
 
 
招生领域简介
一、农业资源利用领域(470103)
 
长期以来
责任编辑:城市网

广友牛评:


凡来源为南国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南国网所有。未经南国网书面授权,
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南国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805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