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温州 >> 美食 >> 正文

最新资讯

大学生收入不如农民工引争议 文凭贬值有点快

来源:广东网    更新时间:2010/9/17 17:12:40  阅读[14977]

  “80后的人为房价的高涨而焦虑不安,为工作的不稳定而焦虑,实际上,我们这些毕业的大学生已经沦落到还不如当民工的地步了。”近日,网友“无心魈”在论坛发表一篇“本科生在西安工作还不如当个民工”的帖子,大学生待遇还不如农民工的舆论再次引起了网友对大学毕业生生存空间的讨论。

  网友观点:大学生≈农民工?

  该帖称,西安工地上的民工普遍日薪是150元,而且是包吃包住,这样的话就省了1000元,在工地上还能检点废铁废钢挣点外快,起码最后月薪5000元,而这个工资在西安收入算是不错的,干上几年,攒点钱,就能买房买车了。而在西安的本科生一般的工资多的是4000而已,普遍是两三千而已,还有不少是一千多,就是拿几百元的也大有人在呢。“这样的工资对于买房买车简直是是杯水车薪,而且还不觉得未来有希望”,很多网友抱怨说。

  “您以为这是在美国还是法国?如果有时间,拜托您到工地上实地走访一下。”网友水桶对民工的工资非常质疑。但是,更多的网友没有关心帖子里有些离谱的数字,而把讨论的中心放在学历较低的农民工比经历了“十年寒窗苦”的大学生挣钱多到底合不合理。

  “个人认为农民工的工资应该比本科生高,其原因是:农民工一天工作最少14个小时,天亮上班(大约6点)天黑才下班(大约晚上9点),而且出的是牛马力,吃的是猪狗食(特别提醒:农民工吃饭是要钱的,比街上的饭差,一个成人每天吃饭用10-15元)。”对农民工非常熟悉的网友“渭河两岸柳成荫”认为农民工就应该比大学生挣的多。

  还有网友反问大学生,“没有星期天节假日、没有劳保福利待遇、没有三金等各种保险、失业了没人管,有病了没人管,伤残了没人管,老了没人管……请问本科生干吗?如果有本科生眼红农民工的工资高,就直接进建筑工地,既不用花钱参加招聘会,也不用填表、笔试、面试、走后门,特省事。”

  网友“萧瑟”则认为这种现象应该引起社会的深思,“农民工比大学生工资高,错不在农民工,而在于中国现在这种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的不配套,盲目实行大学扩招和对高等教育的极度推崇,却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大学生就业制度的远远滞后,综合说来都是教育产业化带来的后果啊,一个国家如果教育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赚钱,那么还有谁来管大学生们出了校门找不找得到工作呢,这个问题值得相关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的深思。”

  一位当大工的农民工和一个当临时教师的大学生

  范师傅今年37岁,小学毕业,是一名建筑工人,现在为西安体育学院新楼建设忙碌。“我是大工,每天工资120元,小工每天50-80元不等,像现在这样给学校干活基本都管吃管住,挣的钱自己花不了多少,一部分供正在上高中的孩子上学,一部分给家里贴补。”范师傅表示,尽管自己挣的钱还不少,但不能和大学生比,“大学生文化高,学的东西比我们高多了,以后都是干大事的。”

  小王是一名新闻专业的本科学生,毕业后在一所民办中学当起了临时体育教师。“让学新闻专业的人当体育老师,听着确实让人觉得奇怪,但是现在的就业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这样就业。”小王告诉记者,他代课只有课时费没有基本工资,一个月能收入1200元,要是有事代不成课就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工资太少的我们不想去,工资高的单位嫌弃刚毕业的没有工作经验,现在能做的就是找一份工资不算太低,能养活自己,边干边“充电”,慢慢寻找机会。”

  在民工和大学生谁工资高的观点上,小王认为,虽然现在的工资不高,但不管从发展空间还是能够胜任的岗位来看,大学生的机会还是比民工多很多。

  人保部:存在大学生与农民工收入趋同现象

  早在去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就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还没有看到大学生和农民工在工资水平上的趋近的报告。但由于大学的大量扩招,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有一些变化,会寻求一些工资比较低的岗位,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的工资不是以身份来论的,主要是以岗位来论,同一个岗位是同工同酬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众家评说

  民工化就业存在隐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走进车间,走进农村,和农民工一同干活。人们形象地称这种与农民工同工、同薪、同吃、同住的大学生就业现象为“民工化就业”。

  常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张老师说,在鼓励大学生到基层锻炼的同时,还要考虑他们的“术业专攻”,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让他们学有所用,用有所长。要加强高等教育对市场的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办学导向,引导大学生就业。

  另外,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选择工作,一有机会就“另觅高枝”。许多企业和公司对招聘大学生进行了控制,因为大学生大多难以持久,流动性大,不利于企业稳定生产。

  张老师指出,大学生选择民工化就业实属无奈之举,一方面心理落差大,另一方面单位又不委以重任,这样看来,民工化就业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此外,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应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张老师认为,应对大学毕业生的去向进行跟踪;对企业的一线车间招聘和使用大学生进行规范,引导用工企业关心关爱大学生工人;从一线工作的大学生中选拔倡导企业管理人员,同时,还要强化职业教育。

  [NextPage]

  文凭贬值有点快

  从上世纪末开始,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扩张的进程。11年来,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从1999年的100多万迅速飙升到2010年的64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4%达到了22%(2006年数据)以上。同一时期,中国的GDP增长不到4倍,且主导中国经济增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并不多。因此高校扩招的弊端逐渐显现,高校文凭整体性“贬值”。

  我们来看一组统计数据:从2003年起,高校应届毕业生薪酬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全国应届毕业生的税前现金收入的市场平均水平为28011元,2006年这个数字下降为26758元,同比下降了4.5%;而到了2007年是24852元,同比又下降了7.1%。 (《金华时报》)

  高录取率VS就业率倒挂

  大学一直被视为改变命运的场所。而今,大学扩招已经迎来第十一个年头,在过去十年里,大学招生规模以年均约30%的速度递增。但是,拐点已经显现:当大学过多受制于统一招生制度、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学习深度不够等综合症并发的时候,大学还能改变人们的命运吗?在江苏、河南、山东等地,就业率倒挂成了一种并不罕见的现象,研究生不敌本科生、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专科生比不过职校生。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胡瑞文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也由过去的主要培养高级人才转变为包括高、中、初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在内的各级各类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各级各类高等学校要重新考虑自己的定位,要更多地降低重心,眼睛向下,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培养各行各业的建设者。 (《北京日报》)

  “三峰叠加”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成为蓝皮书关注的内容之一,书中对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蓝皮书认为,陕西就业市场正面临农民工返乡回流高峰、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增加高峰、大学生毕业高峰这“三峰叠加”的影响,加上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最终导致了就业难。

  书中建议,陕西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民营企业,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一些高校必须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生产型人才的方向转变,同时打造人才交流平台、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建立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等。

责任编辑:城市网

广友牛评:


凡来源为南国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南国网所有。未经南国网书面授权,
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南国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805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