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忻州 >> 科技 >> 正文

最新资讯

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谈梦想 马云几度哽咽

来源:广东网    更新时间:2011/7/29 15:51:02  阅读[191073]

  一个关于梦想的问题,让马云声音哽咽,几欲落泪。

  早在今年3月28日,深圳举行的IT领袖峰会论坛上,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站在台下嘉宾席上对当今互联网界的"三座大山"提了一个问题:10年前,你们的梦想是什么,10年后的今天,你们的梦想又是什么,你每天的睡眠质量到位吗?

  作为最早在中国IT领域做投资的投资人,熊晓鸽是中国10多年来互联网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在这一届IT领袖峰会上,中国互联网三大巨头--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坐在灯光集聚的主席台上,迎接众人的目光。

  三巨头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不过,熊晓鸽似乎并不满意,而他作为幕后资本运作的推手,甚至还投资于其中两家企业。对于熊晓鸽来说,鉴证梦想似乎有着超出创业投资本身的意义。

  2011年,熊晓鸽领导下的IDG资本再次融资,这次用7个星期创造了13亿美元的资本额的融资纪录。作为一家风险投资机构的掌舵人,他的视觉焦点已不再放在工作对象上,而是转移到人心、人性。

  触动马云的心弦

  熊晓鸽拿着话筒的样子,俨然一位资深的记者--早期在华尔街当记者,在资本圈浸淫多年的他,在2011年这样的中国互联网发展10年节点,向三大巨头的提问显然将全场的话题引向一个深度。

  "当一个企业发展壮大后,它的团队领袖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因此我会想到提问,那些关于梦想的事情。"

  比较三人的回答,马云的倾诉或许更加有情绪含量。他并不是直接谈10年前梦想,而是谈20年前的所遭遇的人生窘境。

  马云回忆,他20年前刚刚大学毕业,创业之前应聘过30份工作,全部被拒绝;想当警察,和5个同学一起去面试,其他4个录取,他没有被录取。杭州第一家五星级宾馆开业的时候他想应聘服务员,排了2个多小时的队,没有被录取。24个人一起应聘杭州肯德基,有23个人被录取,他同样没有被录取。

  马云10年前开始做互联网,那时候的梦想简单--把公司做好,为员工、客户负责任。"后来简单的梦想搞复杂了。我现在也越来越简单,现在的梦想:我还是回到同事所说的,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可以干那么多事,也没有想过那么累,也没有想过那么有意义,这让我们越来越清楚,我们必须要感恩。"

  说到这里时,马云的眼圈红了。台下,则是掌声一片。

  马云坦言,虽然"从来不觉得自己压力那么大,但晚上睡觉老是在爬山。"看得出,马云这次被追问到过去,颇有"忆苦思甜"的味道,对比马化腾和李彦宏,他的成功更加充满传奇式的色彩,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不属于会成功的人".

  马化腾回答的梦想,是"每个人都是媒体,很畅通的沟通资讯,自由使用云服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和应用的开发者。"而这个回答,在熊晓鸽看来,"这只是他做为腾讯CEO给自己设立的工作目标,似乎不能称之为梦想。"

  李彦宏的梦想则是想找到能替代他的CEO,这样他就可以去过 "闲云野鹤"的生活。熊晓鸽认为这个回答"不是事业的梦想,而是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追求".

  熊晓鸽事后评价三巨头的回答,认为没有人回答他们的梦想。"那不是他的梦想,那只是他现在面临要干的活,你必须说你每天干的活多着呢,那是你的梦吗?"

  按照熊晓鸽的说法,马化腾和李彦宏在学校都是学IT的,他们借鉴了国外的商业模式,使之本地化。而马云则不是,他是学英文的。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也是靠自己摸索出来的。这或许使得马云区别于其他两人,他的成功更加充满了艰辛与曲折。而谈到关于梦想的话题,则更加能拨动那颗蓄积了情感势能的闸门。

  坐在主席台上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都已不是10年前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而坐在台下嘉宾席的熊晓鸽,仍然是10年前的能晓鸽。

  "我知道他们10年前的梦想,因为10年前我就了解他们。那时候,虽然他们所从事的业务不同,但是他们每个人的梦想都很清晰,有很具体的目标。而现在他们似乎都说不清楚有什么样的梦想。从这个意思上说,他们10年前的精神生活质量比现在的生活质量更高。虽然那时他们的钱没有现在多,但他们有梦想,有很具体的目标。" 熊晓鸽说。

  而10年前的IDG,一如其低调而有"掌控命运"的姿态,在互联网行业充当"输血中心".此后的许多年,一家又一家的互联网企业,在IDG的输血下,成长壮大,甚至送上IPO舞台。熊晓鸽作为IDG中国区的领头人,见证一个个企业家的从无名小卒走向辉煌。

  琢磨人更重要

  5月15日,在美国参加完巴菲特家族的聚会后,熊晓鸽回国没几天便出席了阿里巴巴的董事会,中国最早做风险投资的和最早做电子商务的两个人,彼此互相熟悉。

  事实上,熊晓鸽基本上周末都不休息,要去各地看很多项目,就在参加阿里巴巴的董事会之前,就与马云一起看过某个项目。

  "我的工作就是做投资,只琢磨3件事:一是市场,二是产品,三是管理团队。实际上,最根本的就是琢磨人。琢磨一个项目进入的时机,还要观察项目的团队对资本的复杂态度。"

  这恰恰是熊晓鸽能在IT峰会论坛上提出"穿透骨子"里的问题的原因所在。对于一个IT风险投资领军人物来说,他与IDG资本团队的其他人一样,一直和梦想家打交道。"我们天天谈的就是关于梦想的那些事,项目、模式、团队建设……"

  "我跟他们都很熟,三个人中我们投了两个人的公司,他们最开始都是创业者,当初他们的梦想很清晰,就是将各自的企业做成行业老大。,现在要考虑和应付的事情多了,日常管理、投资、慈善、公益、甚至诉讼等等,而且每天还要考虑下一个季度的财报要怎样好看。这样的状况,生活质量怎么能和10年前那种"激情岁月"相比呢。"

  而对于熊晓鸽来说,10年前与今天没有太大的差别,不一样的只是他所属的IDG资本,成百上千倍地膨胀,手下的团队也庞大起来。但每天考虑的问题,操心的事情仍然和10年前一样--寻找有前途的项目,为它们提供资金和资源。

  从世俗的成功标准来看,三大巨头的英雄式成长,与名利双收的巨大利益,似乎远远超过了作为这些成功者背后的资本运营者。这恰如一句诗歌所言,"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如果你当初也做项目,是不是一样会更加成功?"面对记者的提问,熊晓鸽的回答是,"这个世界只有三种人不会嫉妒与他有关的人的成功:他们是中小学教师、父母、还有风险投资家。只有创业者的成功,才是我们的成功。"

责任编辑:城市网

广友牛评:


凡来源为南国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南国网所有。未经南国网书面授权,
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南国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805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