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贵阳 >> 生活 >> 正文

最新资讯

毕业生离校未就业可实名登记:享受服务 人走茶不凉

来源:广东网    更新时间:2014/7/16 12:02:34  阅读[38520]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规定,自2013年7月起,毕业离校时

  尚未落实就业岗位的毕业生,都可以进行实名登记,享受一系列就业服务。

  未就业实名登记:人走茶不凉

  ■实名登记从人社部门的实际工作来看,实质上是失业登记,有的毕业生对此有心理认可障碍,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有些家长也不愿意。

  ■“如果政府部门能开发出更多符合大学毕业生特点的岗位,提高推荐岗位的专业对口率,那么,就业促进计划肯定会让更多毕业生受益。”

  ■大学生就业涉及个人、高校、政府、中介组织、用人单位,五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解决就业问题。从政府角度而言,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提升就业帮扶举措的效度。

  又到一年毕业时。李崇林回想自己去年离校时的情形,那份失落和彷徨仍记忆犹新。

  毕业于沈阳工程学院的李崇林,来自一个低收入的残疾人家庭,自身也有肢体残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跻身699万求职大军中的他无所适从。

  毕业后,他回到家乡辽宁省本溪市人才服务中心进行未就业登记,得知自己可以申请困难家庭公益性岗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递交了材料。没想到,在经过3个月的等待之后,李崇林签订了人生的第一份就业合同,得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在他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本溪市人才服务中心对像李崇林一样家庭困难及残疾大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调查摸底,了解其家庭、学业、特长和求职意向等实际情况,从征集的岗位中推荐最合适的岗位,确保100%兜底安置。

  让李崇林们受益的,正是国家自2013年实施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这项计划涵盖了从就业失业登记、提供就业服务、组织就业见习、组织技能培训,到创业扶持、特殊帮扶等各个环节,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帮助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尽早找到工作。

  该计划实施以来,各地落实情况怎样,参与其中的毕业生们有哪些切身感受,如何更好地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尽早就业?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毕业生缘何冷对未就业实名登记

  离校后未就业,接受就业服务的第一步是实名登记。

  “计划”明确,允许毕业生异地登记、在登记地享受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表示,这一措施打破了以往基于户籍制度形成的就业服务管理模式,是此项计划最大的亮点。这一突破,适应了高校毕业生流动性大的特点。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鲍威副教授认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并建立实名信息数据库,是把离校未就业大学生正式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地与其他失业群体进行区分,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管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让各级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高校准确掌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情况,根据实名信息开展就业推荐、就业见习、就业援助等工作,各地在开展实名登记工作时,可谓“各显神通”。

  北京市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辖区内设立实名登记窗口,参加登记的毕业生可获得一张《联系卡》,享受政府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

  辽宁省人社部门将省教育部门移交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基本信息,分解到各市进行全面深入的普查,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点对点入户落实的实名制就业联动新机制。

  山东省开发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动态登记系统”,在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基础上,在有效利用网站数据资源的同时,对信息进行更翔实的整合分类,把就业与未就业毕业生数据分类统计,及时获取毕业生的就业动向,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服务。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却了解到,很多未就业的毕业生对实名登记的积极性并不高。

  来自北京某区县的登记服务人员有些无奈地表示:“毕业生好像更相信熟人介绍这种渠道,工作人员给他们打电话推荐工作时,经常被人当成是推销电话或骗子电话直接挂断。”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切身感受到,要做好实名统计工作不容易。”辽宁省人才中心毕业生处李洪良处长介绍说,毕业生基本信息不完整、不准确,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无法完全及时、准确地掌握毕业生情况,给普查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李洪良表示,在普查中发现,25%左右毕业生的手机号是空号、错号,有的家庭住址不准确或居住地址变更,无法及时联系毕业生本人。为此,辽宁省对数据库中没有联系方式的,按家庭住址入户走访;没有家庭住址的,同街道(乡镇)派出所沟通,根据学生身份证号查询家庭住址信息后,再入户走访。

  实名登记信息,是获取有针对性就业服务的重要基础。但是,部分未就业的毕业生却并不愿意去进行登记,症结在哪里?

  某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实名登记从人社部门的实际工作来看,实质上是失业登记,有的毕业生对此有心理认可障碍,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有些家长也不愿意。

  小浩毕业于成都某高校,2013年离校时,没有落实工作,后来经朋友介绍找了一份在广州的工作。谈起为啥不愿进行实名登记,他说:“首先觉得流程麻烦,推荐的工作没有多大的选择权,不一定专业对口,希望自己去闯一闯。”

  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王蕾是2014届毕业生,临近离校,她还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当问及是否会去进行失业登记,王蕾的想法是:“不如自己找。”在她看来,找工作主要还是靠个人能力,投简历、找工作的过程也是积累经验的过程,体验的过程很重要。

  北京市人才开发中心主任张秋建指出,对于这种现象需要客观看待。据他观察,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主要存在三类情况:一类是没有就业意愿的,比如准备升学、出国、创业或是家庭条件好等因素叠加所致;二是有就业意愿的,自身条件不错,在挑拣,想找更好的用人单位;还有一类是有就业意愿,但因各种因素找不到工作的。

  鲍威说,就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而言,“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两种情况都存在,尤其是后一种,由于个人职业追求、家庭期望、实际工作情况等原因,主动放弃就业而处于未就业的状况,这是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变革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值得充分关注的新现象。

  “量体裁衣”能否对上毕业生口味

  如何尽快让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找到工作?“计划”提出了一揽子举措,涵盖从提供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到组织就业见习、技能培训,到创业扶持、特殊帮扶等各个环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落实计划过程中,各地结合本地实际不乏有创新之举。

  针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各地出台了求职补贴发放的具体标准和程序,一些省还扩大了政策享受范围。如天津规定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湖北规定烈属和残疾家庭高校毕业生、云南规定3个藏区县和8个人口较少民族的毕业生可领取一次性求职补贴。

  对日渐兴起的网络创业模式,浙江省给予大力支持,出台文件将网上创业高校毕业生列为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和社保补贴政策扶持对象。

  为稳定就业岗位,山西省明确,抗风险能力弱、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将享受缓缴社保费、培训补贴等多项政策扶持,缓缴期间,参保职工不受影响。同时,山西省政府自掏腰包1.83亿元购买6800个基层公共服务岗位,吸引那些毕业两年内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江西省开发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创业“一键通”服务平台,向全省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招聘求职、职业培训、入职前岗位见习、公益性岗位和创业扶持申请登记服务,他们只要登录江西省就业创业网主页,点入“一键通”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需进行报名。

  针对劳动力市场一直存在技能型人才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四川省要求各地集中区域内职业培训优质资源,对有培训意愿的毕业生,开展适合产业发展需求和毕业生自身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动员有培训愿望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做到申报一人、培训一人。

  提升就业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就业见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地都扩大了就业见习规模,积极动员

责任编辑:城市网

广友牛评:


凡来源为南国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南国网所有。未经南国网书面授权,
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南国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805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