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哈尔滨市虹桥第二小学部分学生被“强制”转校,引发家长堵路,并与前来疏通道路的警察发生冲突,有家长为此住院治疗。学生转校为何引发如此大规模冲突?原来是学区房闹的。
虹桥学校是哈尔滨市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属于省级一类学校,为了让孩子读上虹桥小学和对口的虹桥中学,一些家长重金购买学区房。11日,该校四年级9个班的学生家长,突然被告知孩子将被转学到华山小学,对口学校则改成普通中学。家长的不满未得到校方明确答复,于是出现了200多人封堵学校周边道路的过激行动。
那为什么要转走部分学生呢?当地教育局表示,该地区八所学校将实施集团化办学,为了均衡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将虹桥第二小学四年级9个班级的学生转到华山小学。但学生家长说,学校此举只是为了招收一年级20个班。
两种说法孰真孰假,现在还不能断言。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沟通这件事上,教育局和学校是有责任的。虽说买卖学区房的钱不是学校所得,家长也应该知道“学位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道理,但在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已经成为诸多家庭的“核心利益”的今天,如此牵动学生和家长神经的改革举措,怎么可以不真诚地同家长们通气,更没有认真协商,就强制推行?在这一点上,区教育局和虹桥二小欠思量了,对家长的强烈反弹,他们是有责任的。
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教育系统的改革推进了一轮又一轮,每一轮既是对原有利益格局的突破,也是新的利益格局的建立,而恰恰因为新的利益格局中得利群体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赎买”,才获得了这一资格。所以,一旦投资尚未收回,预期的利益却面临被剥夺,自然会引发更大的反对行动。其实,这也正是近年来各个领域内改革难度越来越大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平心而论,无论学区房价格高涨,还是体育加分出现明码标价,都不公平,“僧多粥少”之下,公共性质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价高者得”,会让贫寒家庭倍感压抑、失望甚至绝望。所以,进一步改革是需要的,也是为大家所期盼的。但只要现存的利益格局具有合法依据,任何改变这一格局的举措必须尊重既成事实,不能简单以“投资有风险”来搪塞,因为国民有稳定的期待,是一个社会长治久安的基本条件之一。如果人人不知道明天日子怎么过,肯定会造成无谓的焦虑、紧张、冲动乃至极端行为。制度的公平性体现于制度的连续性,南岗区教育局和虹桥二小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