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 >> 娱乐 >> 正文

最新资讯

别再误读那条“起跑线”

来源:广东网    更新时间:2015/1/23 10:59:35  阅读[8316]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中国式教育的着名口号,被不断引用又备受争议。

  时隔多年后,在任教育部副部长时曾经说过此话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穿过重重误区,重申自己的本意:这绝不是指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而是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健康的、互动的环境。

  长期从事神经教育学研究的韦钰院士认为,我们的教育很多是“中医式”的,了解国际最前沿的科学教育成果做得很不够。她建议,中国教育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

  我们的教育很多是“中医式”的,参与国际交流和了解最前沿的科学教育成果做得很不够

  解放周末:非常好奇,作为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您是如何转型对有关儿童大脑的科学研究感兴趣的?

  韦钰:不是转型,这是我科研工作的延续。我长期从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工作,1989年我在东南大学建立了国际上第一批的分子和生物分子电子学实验室,当时就有一个小组进行脑的研究。后来该研究中断了一段时间。2002年我离开教育部副部长岗位之后,回到东南大学,重新启动了有关脑的研究,并把研究工作的运用目标放在了教育上。现在我从事的研究是神经信息工程的一个分支。

  有关大脑和教育的研究,确实是一个新的领域。我家书橱里全是有关这方面的书籍,我需要一边学习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一边把这些脑科学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育实践工作中去。

  解放周末:您今年74岁了,是什么动力让您依然身处科研第一线?

  韦钰:让我这么热衷于推动儿童脑研究的原因,是我的研究兴趣,但也是出于一种责任,出于一种危机感。目前我国很多儿童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他们承受着不该有的压力,少了欢笑,少了梦想。而事实上,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童年,一个对他一生有着决定性影响的童年。儿童无法选择,但我们有责任保护他们。

  解放周末: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韦钰:我认为我们国家的教育必须基于实证研究。缺乏实证研究,这个专家这样说,那个专家那样说,那么到底听谁的好?看起来,每位专家好像都很懂教育,但实际上难免会有误区,有些做法只是想当然,只是凭感觉。

  一些经验看起来比另一些更为有效,于是就形成了大家比较认可的“传统”的教育方法。打一个比方来说,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更像中医,而现在我们要学西医。并不是说西医一定比中医好,但现在中医不是也要测指标吗?也要具体分析药理成分吗?同理,我们也应该把传统的教育智慧放在科学的框架上,就像中西医结合,病人才会更得益。

  目前,国际上的教育研究成果比我们领先一大截,两者差距很大。因为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很多是“中医式”的,参与国际交流和了解最前沿的科学教育成果做得很不够。

  创新能力和创新热情,在灌输式教育中很容易被消磨掉。这种情况不改变,培养创新人才只能是空话

  解放周末:您认为中国的“中医式”教育,急需结合的是什么“西医”经验?

  韦钰:当前的中国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探究式教育。比如,原来小学科学教育标准中有这样一个“研究鸡瘟”的案例:我们家有只鸡,邻居家的鸡死了,而我们家的鸡没死。问题来了:我们家的鸡为什么没死?原来邻居家发生了鸡瘟,而我们家的鸡因为吃了韭菜,所以没有死。书本教给了学生解决方案,问题似乎解决了。但显而易见,这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学生并没有从中真正学到科学知识。

  解放周末:那么“西医式”的教育又是怎么做的?

  韦钰:如今一个中学生一周学习的知识,已经超过18世纪一个普通人一辈子学习的知识。我们的学生将会在未来用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去解决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学生学习一些主要的科学概念,并掌握理解这些核心概念的过程。这也是国际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

  首先,我们要告诉学生什么是科学概念,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是不一样的。其次,我们认为,学习的过程和内容必须是相结合的。具体来说,让学生们从自己身边的事实出发,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自己来找答案。教师要尊重学生各种不同的答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概念。

  解放周末:这是一种和我们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

  韦钰:是的,这是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它不仅可以用来学习科学概念,而且也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学生只有学会探究,只有学会自己研究,才会有创新。

  有的人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数学和科学教育水平已经很高了,以掌握知识和技巧而论,也许是这样。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国内外教育界的一致评价。创新能力和创新热情,在灌输式教育中很容易被消磨掉,到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和研究的热情。这种情况不改变,培养创新人才只能是空话。

  没有人能代替家长,只有家长才能给你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童年

  解放周末:您在任教育部副部长时,提出了“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个中国式教育的着名口号,被不断引用又备受争议。时隔多年后,您能告诉公众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吗?

  韦钰:在世纪之交,由于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许多国家都紧急调整了儿童早期发展政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强调“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必须重视早期教育,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绝不是指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更不是把小学的课程提前教给幼儿,这绝对是个误区。

  解放周末:当这句话在误区中不断演绎时,与您的本意越来越远。

  韦钰:是的。不久前我们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福克斯来中国参加有关儿童早期发展的高层论坛,在会上他明确指出,儿童发展的某些方面存在关键期,其中的一个关键期是0到2岁。这个观点不是他臆想出来的,而是研究得出的。上世纪70年代,罗马尼亚的执政者为了增加人口,通过各种政策要求每个家庭生5个孩子。但是后来,很多家庭因为没有抚养能力,只能把孩子送进托儿机构。这些托儿机构条件很差,通常20个左右的孩子只有一个养育员,根本照顾不过来。

  当时,一些科学家在基金会的资助下组成了联合研究梯队,开展了对部分儿童进行干预和科学研究的项目,福克斯教授就是研究梯队的领导人之一。他们把一些孩子送到合格家庭中去养育,对一些孩子改善了在托儿机构里的养育条件,比如增加了养育员的人数,但对有些孩子则不得不维持现状。科学家们跟踪这些孩子一直到12岁,从中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数据。此项研究的结果是,早期在托儿机构成长的儿童,由于互动交流的机会少,他们整个脑的体积都比受到正常照顾的儿童明显来得小。2岁以前得到改善的,脑发育可以恢复;2岁以后再改善,脑的发育恢复就很难。这说明早期教育条件的优劣的确影响到儿童脑的发育。

  解放周末:这些结论都是基于十多年的科学实证研究。

  韦钰:根据这样的科学实证研究,我认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意思是,从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要把孩子的发展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健康的、互动的环境,起点要高。

  解放周末:您所提倡的“不输在起跑线上”,是由父母用爱与陪伴来完成的。

  韦钰:这个时候,父母不应该忙着去赚钱,说等我赚了钱再来陪你,到那时就已经晚了。你情愿少赚一些钱,要多陪陪孩子。由于脑的发展是连续的,后期的发育需要在前期发育的基础上进行,如果错过了一些脑发育的关键期,一生都很难弥补。我曾在工作中认识一位美国女性,他们夫妇领养了一个孩子后,当即决定夫妇两人各自辞掉一半工作,轮流在家带孩子,可见国外对于父母自己教养孩子的重视程度。因此说,0到3岁是个关键期,而且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人能代替家长,只有家长才能给你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童年。

  此外,孩子在这个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式是依靠对教养者的模仿,教养者的情感和性格也会通过早期教养传授给孩子。所以父母实在无法自己教养孩子时,也要争取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尽量和孩子多互动交流,不要把孩子交给不爱他的人,更不要让电视机、电脑来代替自己陪伴孩子。

  一定要让孩子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如果没有热情了,那么,他一辈子很难过得快乐,也难有成就

  解放周末:您在一次“科学家科普大讲堂”上,提出了“情绪教育”对孩子未来很重要的

责任编辑:城市网

广友牛评:


凡来源为南国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南国网所有。未经南国网书面授权,
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南国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805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