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厦门 >> 教育 >> 正文

最新资讯

城乡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得到有效缩小

来源:广东网    更新时间:2015/2/25 11:53:24  阅读[8540]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刘利民近日表示,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得到有效缩小,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

  刘利民指出,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学校面貌呈现新变化。学校标准化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国家将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入重点,先后实施了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等工程项目,带动各地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着力改变农村学校面貌。

  一是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青海2012年启动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截至2014年底累计下达48.03亿元,纳入规划的学校基本达到了省标准化中小学校办学标准。四川编制“全面改薄”实施方案,2014年安排下达中央专项资金19.4亿元,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市县解决大班额问题,改善食堂、教学实验仪器和图书等办学条件。宁夏近3年累计投入资金44亿元,推动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了438万平方米的校舍新建和加固改造任务,从城市到乡村学校校舍面貌明显改观。

  二是改造农村学校薄弱环节。广西2014年投入资金1亿元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学生用床”配置项目,为全区2065所学校配置新的学生用床13.47万套,储物柜13.47万套,解决“学生用床不足”、“学生用床替代品”等突出问题。河北将3180个村列为“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村”,筹集资金4.5亿元用于改造这些“重点村”学校的面貌,在基础设施建设、办学设备购置、校园安全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山西繁峙县2013-2014年投入6.9亿元进行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占全县财政总支出的1/3。每年投入1630余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一颗鸡蛋”工程,开展“爱心助学行动”,让每个困难家庭的孩子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山东莱芜市莱城区把中小学取暖全覆盖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为全市所有农村学校安装了安全环保的空调、碳纤维电热器或采取集体供暖,实现了取暖全覆盖。

  刘利民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交流培养形成新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校际均衡,校际均衡的关键是师资均衡。各地认真组织实施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等项目,加强教师全员培训,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城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整体提高农村教师业务水平。

  一是推动轮岗交流。陕西从2014年秋季开学起,全面启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满6年,凡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的正、副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8年,均应进行交流轮岗。重点推进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教学点之间的教师、校长交流。推进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交流,新任教师首先安排到农村校或薄弱校任教。安徽探索对新招聘教师实行无校籍管理,一些地方实行“局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办法,打破学校对教师的“一校所有制”,促进教师交流。江苏南京市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用”试点工作,确定秦淮、江宁两区为试点地区,主要引导、支持优秀教师由城镇向农村、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逐步实现“编随人转、岗随人动”的教师流动机制。

  二是实行倾斜政策。广东在全省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人均津贴标准不低于每月500元,覆盖33万多教师。湖北实行农村教师奖励计划和专项补贴制度,对在农村工作的湖北名师、特级教师以及农村骨干教师,每人每月给予600元补贴。甘肃兰州市启动农村小学、教学点办学水平提升行动计划,提高全市教学点教师工资待遇,并在职称评聘、评优选先等方面向长期在农村小学、教学点任教的教师倾斜。湖南长沙市提出,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村小学和教学点人员编制单独核算并适当增加,保证每所完小以上规模学校有1名以上音、体、美和计算机教师。

  三是加强培养培训。云南启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面向云南所有具备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条件的中小学,覆盖各年级各学科。县(市、区)、州(市)、省将逐级开展推荐评选“优课”,计划到2015年6月完成省级“优课”评选工作。对逐级赛课中脱颖而出的“优课”作者,将分别授予县级、州级和省级“优课名师”称号,并在今后职称评审、评优时,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新疆计划在2018年前投入2.54亿元培训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完成35岁以下4.23万名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分级转型培训任务。截至2014年底,共有2万多名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参加“一年制”或“两年制”培训,大多数成为了双语教学骨干力量。山东青岛市成立30个“名师工作室”和19个“名校长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由1名主持人、6-8名成员组成。在3年工作周期内,每年为每个工作室核拨专项经费5万元。工作室是集教育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干部、教师合作共同体、实践共同体,较好地发挥了名师、名校长的示范引领作用。

  刘利民指出,加强工作统筹谋划,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面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生源流动和分布变化,各地注重加强整体谋划、协同推进,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合理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范围,加强教学信息资源配备使用,着力破解城镇大班额、随迁子女就学等突出问题,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一是化解城镇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河南出台《关于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意见》,提出要适应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变化趋势和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需求,编制布局专项规划,并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严格实施;新建城镇住宅小区要统筹配建中小学、幼儿园,扩大城镇基础教育资源,解决“入学难”、“入园难”、“大班额”问题。江苏扬州市针对部分新建小区应建未建教育配套设施、规划预留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用地被占用等现象,从2014年7月起正式实施市区新建居住区教育设施配套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及幼儿园布点不得擅自更改,新建住宅区与配套学校同步交付使用。贵州思南县采取合理规划布局教育资源、加大投入建校舍、实施就近入学等措施,为县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消肿”。2014年秋季,城区小学共设置班级152个,比2013年增加60个,平均班额从68人降至45人左右。初中共设置班级100个,增加25个班级,平均班额从69人降至51人。

  二是探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上海将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在区县范围内按照地理位置就近原则,将义务教育学校结合成片,统筹协同办学,实现骨干教师的柔性流动和设备场地等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计划到2017年底,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覆盖面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格局,努力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北京丰台区采取教育集群发展模式,按“政府主导、学校协同、资源共享、特色衔接、共同发展”机制,发挥示范高中和优质校的示范带头作用,开展区域资源共享、学段衔接和集群特色研究工作,促进地区教育实现优质特色发展。到2016年底,将建成教育集群16个。吉林长春市启动实施教学联盟体计划,确定 3年投入200万元,建立10个教学联盟体,联盟体内部以创建活动载体为主,开展同课异构、联合备课、教学论坛、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等活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联盟体之间以开展“两研一评”为主,相互研究其他联盟体的成功经验,评比各联盟体发展的整体实效。

  三是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湖南长沙市规定,凡已在长沙城区小学取得学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就地申请入读长沙城区公办初中,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同等享受城区小学毕业生升初中的招生录取政策。并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随迁子女就学。河南洛阳市统一划定市区82所义务教育学校接收随迁子女,包含39所初(完)中学校、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37所小学,要求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和有关规定依法办理入学手续,确保随迁子女都有学上。江西南昌市发起“微爱留守”“这个暑假你快乐吗”等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留守儿童开通亲情热线电话及网络视频连线800个,建立留守儿童之家765个、留守儿童家长学校524个、留守儿童托管中心50个。

  四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四川成都市出台《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提出到2017年,所有教师均应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和测评。到2020年,大多数教师能够创造性地对数字化工具及资源进行整合,支持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活动和成长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均完成数字校园建设,实现有线和无线双网覆盖,率先在中西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陕西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到2015年,农村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应达到90%;到2020年,中小学校接入宽带互联网比例达到100%,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5M,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小于10M,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宁夏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全区283个教学点卫星接收播放设备全部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基本能够做到每日按时接收卫星数字教育资源,所有教师均能够使用卫星数字教育设备下载、整理和应用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刘利民指出,创新管

责任编辑:城市网

广友牛评:


凡来源为南国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南国网所有。未经南国网书面授权,
任何媒体、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
技术支持:165687462 网上爆料:165687462
Copyright© 2017 南国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80520号